杜月笙虽然是上海滩著名的帮会头目股票配资咨询交易,但在民族大义面前却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。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他坚决拒绝与日本侵略者合作,先是避居香港,后来更是不远千里辗转来到战时陪都重庆,展现了一个中国人的气节。
1944年初,随着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胜利,日军败象已现。上海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,随时可能成为战场。远在重庆的杜月笙忧心忡忡,立即发电报安排仍滞留上海的部分家眷内迁。他精心规划了一条从界首、商丘绕行的秘密路线,这条穿越敌占区的险途虽然危机四伏,却是当时许多爱国人士逃往后方的必经之路。
令人意外的是,在杜月笙的心腹徐采丞的周密安排下,这支特殊的逃难队伍不仅一路畅通无阻,反而享受到了超乎寻常的待遇。除了最初从上海到南京的短途旅程外,杜家女眷们都是以普通旅客的身份乘坐火车西行。她们从浦口渡江后,沿着津浦铁路转道豫东,最终抵达国统区边缘。更令人惊讶的是,日本宪兵竟然派出武装小队全程护送,据蔡登山后来的描述,这些日本兵殷勤照料,反比她们到达自由区后所遭遇的,称心满意。
展开剩余56%身在重庆的杜月笙通过徐采丞的密电得知这一切后,始终保持着惊人的沉默。当家眷们平安抵达重庆后,他对日本人的特殊照顾依然讳莫如深。然而同行的吕姓旅伴却对此事念念不忘,这位留美归来的知识分子一再在杜月笙面前提及此事,甚至执意要杜月笙向日本宪兵送礼致谢。
面对吕某的再三催促,杜月笙起初只是报以意味深长的微笑。但这位书生气十足的同伴竟变本加厉地劝说: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,能让骨肉团聚实属不易。日本人护送得如此周到,比我们在国统区受到的刁难强多了,杜先生您必须表示感谢啊!
见对方如此执迷不悟,杜月笙终于正色道:日本人是我们的敌人!这种事若传出去成何体统?莫说送礼,就是提都不能提!这番义正词严的训斥让吕某羞愧难当,从此再不敢提及此事。
这段鲜为人知的往事被详细记录在陈重伊所著的《杜月笙外传》中。该书通过大量第一手资料,既展现了杜月笙作为帮会大佬的传奇人生,也揭示了他鲜为人知的民族气节,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立体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。在那个特殊年代,杜月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盗亦有道,其处事之老练、立场之坚定,令人不得不叹服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华林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